關注!《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實施辦法》來了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414號
《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實施辦法》已經2020年12月14日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長?王曉東 2020年12月22日 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有關行業、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指導、協調本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港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派出機關以及國有農(林)場等功能區,應當明確應急管理工作機構,配備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工作人員,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職責。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宣傳教育、信息報告等工作。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是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責任制。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全面負責,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工作職責。 生產經營單位設有安全總監的,安全總監應當協助主要負責人履行應急工作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分管應急工作的負責人或者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履行應急工作職責。 第二章?應急準備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港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以及國有農(林)場等功能區,應當針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程度,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程度,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向本單位從業人員公布。 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類型事故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編制綜合應急救援預案。 對于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的事故風險,生產經營單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將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并入綜合應急救援預案。 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生產經營單位除編制綜合應急救援預案或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外,還應當編制現場處置方案。事故風險單一、危險性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只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第七條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有明確的應急組織體系、職責分工; (五)有明確、具體的應急救援程序和處置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 (七)應急救援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救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應急救援預案內容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與相關應急救援預案相互銜接。 應急救援預案出現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修訂的情形時,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及時修訂相關預案。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編制的部門應急預案進行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 礦山、金屬冶煉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以及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煙花爆竹生產、批發經營企業和中型規模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并形成書面評審紀要。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論證。 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組織體系的合理性、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針對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將其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備案,同時抄送上一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并通過門戶網站、公告欄等方式依法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其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備案,同時抄送本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并通過門戶網站、公告欄等方式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自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行業管理原則報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港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派出機關以及國有農(林)場等功能區,應當每年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第十二條 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重點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并將演練情況報送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本辦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至少每年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進行抽查;發現演練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基地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統一規劃、組織和指導,建立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和志愿者參與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整合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實行本行政區域內和相鄰地區應急救援資源共享。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統籌本行政區域內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指導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建立生產安全事故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并對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給予業務指導。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需要,在化工、礦山、金屬冶煉、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單獨建立或者依托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社會組織共同建立應急救援基地或者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可以組織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 鼓勵和支持生產經營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提供社會化應急救援服務的應急救援隊伍。志愿服務機構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助。 第十五條 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重點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其中,小型企業或者微型企業等規模較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隊伍,但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并且可以與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協議。 開發區(園區、港區)等產業聚集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聯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開展聯合培訓、聯合演練,提高協同應急救援的能力。 第十六條 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單位或者兼職應急救援人員所在單位應當組織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其具備本崗位自救互救和應急處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應急救援人員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參加應急救援工作。 應急救援人員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技術、安全生產專業等知識; (二)應急救援預案及自救互救、疏散等應急處置方法; (三)應急救援裝備、個人防護設施和用品的使用和維護; (四)典型事故和應急救援案例分析; (五)應急救援模擬演訓; (六)需要培訓其他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應急知識,掌握風險防范技能和事故應急措施。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為專業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建立覆蓋不同行業、領域的應急救援專家庫,為生產安全事故施救、調查、評估、咨詢等提供社會化服務。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程度,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并及時更新和補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開展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的儲備需求評估,組織編制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的儲備規劃,明確儲備品種目錄及標準,并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統一調度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 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重點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配備必要的滅火、排水、通風以及危險物品稀釋、掩埋、收集等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第二十條 下列單位應當建立應急值班制度,配備應急值班人員: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 (三)應急救援隊伍。 規模較大、危險性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應當成立應急處置技術組,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分管應急工作的負責人及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人帶班,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 第三章?應急救援 第二十一條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救援措施: (一)迅速控制危險源,組織搶救遇險人員; (二)根據事故危害程度,組織現場人員撤離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 (三)及時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 (四)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 (五)根據需要請求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參加救援,并向參加救援的應急救援隊伍提供相關技術資料、信息和處置方法; (六)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和相關證據;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急救援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應當在一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啟動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規定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救援措施: (一)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救治受傷人員,研判事故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隔離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域,疏散受到威脅的人員,實施交通管制;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避免或者減少事故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四)依法發布調用和征用應急資源的決定; (五)依法向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救援命令; (六)維護事故現場秩序,組織安撫遇險人員和遇險遇難人員親屬; (七)依法發布有關事故情況和應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急救援措施。 有關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生產安全事故的,應當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提出應急支援需求。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統一指揮應急救援。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應急救援預案或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統一協調指揮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參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必要時,可以組織、協調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或者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參與應急救援。 第二十四條 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有關人民政府及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救援命令或者簽有應急救援協議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救援請求后,應當立即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救援命令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耗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協調解決。有關單位墊付應急救援所耗費用的,可以依法向事故責任單位追償。 第二十五條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有關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設立由本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專家、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及有關技術人員等組成的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并指定現場指揮部總指揮。 現場指揮部總指揮一般由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有關人民政府負責人或者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 第二十六條 現場指揮部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處置工作職責,是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的最高決策指揮機構。現場指揮部實行總指揮負責制,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組織制定并實施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協調、指揮有關單位和個人參加現場應急救援。 現場指揮部組織制定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時,應當明確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和各成員單位、人員參與救援的具體職責。現場指揮部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主要負責人職責。 參加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第二十七條 現場指揮部或者統一指揮應急救援的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整、準確地記錄應急救援的重要事項,妥善保存相關原始資料和證據。 應急救援的重要事項主要包括: (一)事故基本情況; (二)先期處置情況及事故信息報告、接收、流轉情況; (三)救援命令下達時間、救援隊伍到達事故現場時間; (四)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情況; (五)現場應急救援方案制定及執行情況; (六)應急救援重大決策事項、命令、會議紀要; (七)應急救援隊伍工作和應急物資保障情況; (八)現場管理和信息發布情況; (九)防控環境影響措施的執行情況; (十)救援成效、經驗和教訓。 第二十八條 現場指揮部或者統一指揮應急救援的人民政府發現可能直接危及應急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降低或者化解風險,必要時可以暫時撤離應急救援人員;符合繼續施救條件時,經研究再行組織應急救援。 生產安全事故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決定停止執行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采取的全部或者部分應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九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成立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組應當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評估,并在事故調查報告中作出評估結論。必要時,事故調查組可以單獨設立應急處置評估組,專門對事故發生單位和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的應急處置工作進行評估,并將應急處置評估內容納入事故調查報告。 第三十條 對事故發生單位的評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響應情況,包括事故基本情況、信息報送情況等; (二)先期處置情況,包括自救情況、控制危險源情況、防范次生災害發生情況; (三)應急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 (四)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情況; (五)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培訓、演練、執行情況; (六)應急救援隊伍、人員、裝備、物資儲備、資金保障等方面的落實情況。 第三十一條 對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評估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響應情況,包括事故發生后信息接收、流轉與報送情況、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聯動情況; (二)指揮救援情況,包括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資源調動情況、應急處置方案制定情況; (三)應急處置措施執行情況,包括現場應急救援隊伍工作情況、應急資源保障情況、防范次生衍生及事故擴大采取的措施情況、防控環境影響措施執行情況; (四)現場管理和信息發布情況。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港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派出機關以及國有農(林)場等功能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 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有關人民政府及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救援命令后不參加或者不立即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