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發布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初步構建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的監管框架
為進一步完善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監管制度,健全保險公司準備金管理內控機制,規范有效開展準備金監管工作,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1-7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全文詳見左下角“閱讀原文”)。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出臺《實施細則》的背景是什么?
為進一步加強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監管,銀保監會于2021年10月發布《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銀保監會制定并發布配套的《實施細則》。《實施細則》是對《管理辦法》的解釋、說明及補充。
自2005年起,原保監會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監管的規范性文件,內容包括準備金內控管理、回溯分析、工作底稿、準備金報告等方面,初步構建了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的監管框架。在監管實踐中,我們發現保險公司存在人為調整分支機構準備金、通過準備金調節利潤等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增強非壽險準備金監管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有必要梳理并修訂上述規范性文件,統一以《實施細則》的形式發布。
二、《實施細則》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實施細則》分為7個專項細則,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準備金評估的原則和方法,規范保險公司準備金評估使用合理的方法及假設;二是規定準備金評估的內控流程,當保險公司的準備金評估發生變化并產生顯著影響時,應履行提交公司董事會決議等流程;三是規范準備金風險邊際和折現的處理,規定計算風險邊際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明確了準備金評估時應進行折現的久期標準;四是加強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準備金的管理,要求保險公司對分支機構的準備金評估應客觀、公允地反映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不得人為調節;五是規范準備金回溯分析工作,明確了當保險公司的準備金回溯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時,保險公司應采取的具體整改措施;六是明確準備金評估報告的內容,規范了應披露的具體信息和精算意見的表述,要求保險公司填列準備金監管報表;七是完善準備金評估工作底稿制度,規范了工作底稿的編制、復核、使用等管理,要求保險公司應按規定保存工作底稿備查。
三、制定《實施細則》主要考慮是什么?
一是補齊制度短板。現行監管制度關于準備金風險邊際和折現、準備金有利進展、分支機構準備金等方面均沒有相關規定,《實施細則》填補了空白。
二是加強內控約束。當保險公司準備金計提發生變化且對公司影響重大時,應提交公司董事會決議或者高級管理層會議集體審議,避免由于個人因素導致的準備金合規風險。
三是細化精算意見。保險公司總精算師需對準備金評估結果的簽署明確的精算意見,分為“合理、不足、高估、無法表示意見”四類意見,覆蓋準備金評估結果的各種情形。
四是形成同向合力。通過制定具體、明確的規則,監管部門、保險公司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外部審計機構以及獨立的精算評估機構各盡其責,形成防范準備金風險的合力。
四、《實施細則》發布后,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加強督促指導,做好《實施細則》的貫徹落實工作,切實提升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的管理水平,全面監測、評估和處置保險公司的準備金風險。同時,銀保監會將指導中國精算師協會研究制定非壽險業務準備金評估實務指南和行業參考標準。(銀保監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