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場所的噪聲危害與控制
提起噪聲的影響,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由于噪聲所引起的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其實,工作場所的噪聲,同樣能引發安全事故,也就是存在安全風險。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工作場所的噪聲危害以及相關的控制措施。
一 噪聲引起的健康損害 長期接觸噪聲,或者突然被劇烈的噪聲刺激,可以造成聽覺系統的損傷。這種損傷,有些在脫離噪聲環境一段時間后,可以恢復;有些情況卻是永久性的,致殘的。在國家發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噪聲聾”赫然在列。 除了聽力損傷外,據調查,神經系統(頭痛、耳鳴、易怒、睡眠障礙等)、心血管系統(心率過速或過緩、血壓不穩等)和消化系統(胃腸功能紊亂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噪聲的影響。 二 噪聲引起的安全風險 噪聲的存在,會影響人們彼此間正常的語言交流;也會影響人們對各種聲音警示信號的有效接收,從而降低了對周圍環境的了解,因此,也會帶來安全風險。例如:忽略了一起工作的其他人員的工作指令、忽略了自己身后正在駛來的運輸車輛等。 三 噪聲職業接觸限值 基于上述所說的健康風險和安全風險,國家衛生部發行的標準《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中,作為強制條款,明確規定了噪聲職業接觸的上限值。基本情況為:我國目前的噪聲職業接觸限值是:85分貝。具體來說: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穩態噪聲限值為85dB(A),非穩態噪聲等效聲級的限值為85dB(A);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時間不等于8小時,需計算8小時等效聲級,限值為85dB(A); 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計算40小時等效聲級,限值為85dB(A)。 另外,該標準中,還規定了脈沖噪聲(突然爆發又很快消失)的職業接觸限值,具體如下: 工作日接觸脈沖次數(n) 聲壓級峰值[dB(A)] n≤100 140 100 130 1000 120 四 噪聲的控制 為防止噪聲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安全風險,國家相關標準《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T 50087-2013 》,對噪聲的控制也進行了規定。 1.0.4: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應對生產工藝、操作維修、降噪效果、技術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 1.0.5:對于生產過程和設備產生的噪聲,應首先從聲源上進行控制,以低噪聲的工藝和設備代替高噪聲的工藝和設備;如仍達不到要求,則應采用隔聲、消聲、吸聲、隔振以及綜合控制等噪聲控制措施。 1.0.6:對于采取相應噪聲控制措施后其噪聲級仍不能達到噪聲控制設計限值的車間及作業場所,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 另外,在實際噪聲控制時,以下事項也應予以考慮: 必要時,限制員工在噪聲區域工作的時間。 應掌握行業中控制噪聲的最佳實踐方法、標準。 采取的行動應與風險水平相匹配。 盡量購買低噪聲的機器設備。購買前應向供應商確定機器設備的安裝、運行、維護方法等。 對機器設備進行適當和定期的維護(有時,機器設備上某些很小的異常,就可能顯著地降低噪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需要員工的行動才能有效地進行噪聲控制時(如使用圍擋、低噪聲的操作方法等),應確保員工按照規定的方法進行操作。因此,應對員工進行充分的教育、培訓和信息共享。管理者也應進行適當的監督。 五 聽力保護用具的使用 聽力保護用具使用的基本原則: 1、必須確保在佩戴個人聽力防護用具時,佩戴者所接觸到的噪音水平,在國家規定的噪聲職業接觸限值以下。當然,這僅僅是遵守法律的最低要求,還應盡可能低地降低噪聲帶來的風險。 2、不能用聽力保護用具體替代使用技術的方法控制噪聲。 3、識別聽力保護區域。即進入該區域前,必須佩戴聽力保護用具。 4、為了確保聽力保護用具被充分佩戴(需要時,一直進行佩戴)和正確佩戴(大小合適或正確插入),應開展必要的培訓和監督。 5、為了確保聽力保護用具的有效使用,應對其進行維護。例如:檢查那些可以影響保護水平的因素:頭帶的松緊、密封的情況等。 6、佩戴者也應報告聽力保護用具存在的問題。因此,這也應作為培訓內容的一部分。 六 聽力保護用具的選擇 在進行聽力保護用具的選擇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選擇合適的保護級別。既能有效地降低噪聲風險,又避免過度保護。過度保護將導致佩戴者無法感知外界的環境。 2、佩戴者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例如:身體的活動、舒適度、衛生情況等。 3、和其他勞動保護用具的配合。例如:是否影響安全帽、口罩、安全眼鏡等的佩戴。 4、購買和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聽力保護用具。 5、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6、如果工作場所周圍有移動的機器或交通工具(如叉車)時,應特別考慮聽力保護用具的類型和佩戴的方式。 七 噪聲相關的信息、指導和教育培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應開展教育和培訓,使員工可以理解他們可能接觸到的風險、責任和義務。因此,與噪聲相關的內容應包括: 1、可能接觸到的噪聲水平。 2、這些噪聲對聽力帶來的風險。 3、企業所開展的控制噪聲風險和噪聲接觸水平的措施。 4、如何取得聽力保護用具。 5、如何識別、報告噪聲控制設備和聽力保護用具存在的問題。 6、相關法律法規下,員工的義務。 7、如何做才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例如:正確地使用噪聲控制設備和聽力保護用具等。 八 接觸噪聲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 對于從事噪聲接觸工作或計劃從事噪聲接觸工作的人員,應該開展關于噪聲的職業健康監護。特別是那些本身有過聽力受損的情況,或者患有職業禁忌癥的人員。國家標準《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中,對其進行了明確。 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目標疾病:職業禁忌癥。如聽力損失、耳聾等 。 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目標疾病:職業病:職業性噪聲聾 ;職業禁忌癥:神經性聽力損失;傳導性耳聾;噪聲敏感者。其中,健康檢查周期為: 工作場所噪聲8小時等效聲級≥85dB,1年1次 ;工作場所噪聲8小時等效聲級≥80dB,<85 dB,2年1次。 3、應急健康檢查。目標疾病:職業性爆震聾。 4、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目標疾病:職業性噪聲聾。 職業健康檢查,應由具有職業病檢測資質的專業機構或醫院進行。并形成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內容應進行保密(只有員工本人或其代理人可以查閱)。 對于那些由于噪聲造成聽力損失的員工,應根據健康檢查報告的意見,進行復查、調崗等措施。必要時,應重新對該作業場所的噪聲進行風險評價、判斷噪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九 對于噪聲的風險評價 對于噪聲實施風險評價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識別可能存在噪聲風險的場所。 2、識別可能受到影響的人員(包括對健康的風險和對安全的風險)。 3、估計所接觸到的噪聲水平(應進行有代表性的估計,例如:需要做什么樣的工作、怎么做、是否每天變化等)。 4、在進行噪聲接觸水平的估計時,不應將佩戴個人防護用品所帶來的噪聲降低值進行事前扣除。 5、識別法律法規關于噪聲方面的要求。 6、如果環境發生變化時,需要對風險評價結果進行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