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污很黄细致多肉小说_榴莲app下载网址进入i_巨胸美女扒开腿让我爽_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幾種酸洗技術講解及對比

酸洗工序主要是通過酸洗液與帶鋼表面的氧化鐵皮發生化學反應和物理沖擊使氧化鐵皮從帶鋼表面脫落,從而形成較為理想的表面,酸洗后帶鋼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軋制帶鋼質量。


隨著酸洗工藝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鹽酸酸洗技術的發展,現在國內的酸洗機組、酸軋機組主要分為幾種酸洗形式, 淺槽噴射式酸洗技術JBOX酸洗技術、Turboflo酸洗技術。這些技術各有特點,本文主要是研究這幾種酸洗形式以及對這幾種酸洗形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對比。

1 幾種常見酸洗技術

1.1淺槽噴射式酸洗技術
淺槽噴射式酸洗技術在國內應用最為廣泛,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目前代表機組商為西馬克和國內一些酸洗機組商。

每個酸洗槽都有自己的酸洗循環系統,通過酸槽循環系統的泵和換熱器控制酸液溫度和流量,每個槽之間用酸洗泵或酸洗循環罐的連通器來實現酸液梯度遞流。

酸洗槽槽蓋分為內蓋和外蓋,內蓋在酸液上方浮動以增強紊流效果,槽底部設有若干個托石,與酸槽內蓋之間形成紊流的酸洗通道,酸槽頭尾兩端設置噴射梁,兩側設置側噴,帶鋼在較大張力作用下運行,酸液與帶鋼流動方向相反,槽內液面的高度大概在150mm-200mm,酸液流動的通道斷面狹窄處時產生高速動能,在多種因素下形成紊流。

從圖1中可以看出,酸洗紊流效果與,酸槽結構、酸洗噴頭壓力、帶鋼速度,酸液流動等多種因素相關。

image.png


1.2 Turboflo酸洗技術
Turboflo酸洗技術是達涅利公司的專利,目前 在國內有多條酸洗線應用,在薄帶鋼酸洗上可以達到較高速度。

每個酸洗槽都有自己的酸洗循環系統,通過酸槽 循環系統的泵和換熱器控制酸液溫度和流量,每個槽 之間用酸洗泵或酸洗循環罐的連通器來實現酸液梯度遞流。酸洗槽內每個酸槽通過酸槽底部的設計和一個與上蓋連接的特殊內蓋分成幾個單獨的酸洗單元。每個酸洗単元長約2m。

如圖2所示,每個單元結構增加了帶鋼上下表面的酸液動態壓力,而且這個壓力僅與帶鋼速度有關,同時產生高的紊流效果。

image.png


1.3 IBOX酸洗技術
IBOX酸洗技術是日本三菱公司的專利,目前在國內有多條酸軋機組應用,在國內沒有單獨IBOX酸洗機組,只與三菱公司軋機配合的酸軋機組。

IBOX是從深槽酸洗發展來的一個變種,IBOX酸洗技術沒有外置的循環系統,循環罐和酸洗泵只在停機排酸和開車時使用。采用特氟龍材質換熱器在酸洗槽內部,酸液梯度遞流靠酸洗槽內液位高低 不同來實現。每個IBOX長度5m左右,每個BOX都是由FRP或近似PP材質構成(與槽體所用材質有關),如圖3所示每個BOX單元兩側由枕石和密封 程隔開,為了保持過鋼線還配有一定數量的壓輾, 帶鋼在狹小的IBOX單元形成湍流,酸液湍流如圖3所示。

image.png


幾種酸洗技術的對比


2.1影響因素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機組采用酸洗模型控制時,IBOX對酸洗效果控制手段相對于其它兩種技術要少。某些規格的鋼種需要高速時,IBOX和Turboflo酸洗技術由于每個單元的湍流效果更明顯,相較于淺槽紊流有優勢。在低速時,IBOX(酸液動能較小)和Turboflo(槽內復雜的結構影響了酸液流動),更多的是酸液浸泡作用,淺槽紊流更有優勢 。

 

2.2設備投資對比

image.png


IBOX酸洗槽由于是深槽,同樣長度下重量大約是淺槽紊流槽體的1.5-2倍,在一次性投資方面要大于另外兩種形式。相較于Turboflo酸洗,淺槽紊流酸洗槽內的結構簡單,投資稍低。

2.3節能方面對比
IB0X酸洗系統在正常生產時,不需要酸洗循環系統,節能優勢明顯,其余兩種酸洗技術耗能上無太大區別,主要看工藝制度的執行情況。

2.4維護檢修方面對比
從維護角度來看,與淺槽紊流相比,IB0X和 Turboflo酸洗技術,槽內石頭與帶鋼接觸機會增多,石頭的備件數量高于淺槽紊流酸洗;但是IBOX酸洗管道系統路由簡單,泵的應用機會不多。此處維護量要小于其余兩種酸洗技術。換熱器維護IBOX更復雜一些,需要停機排酸后進行維護,但是IBOX酸洗每個槽內有多個換熱器,即使損壞一個,機組也能運行。

3 結論

從國內機組現有生產情況看,以上三種技術都能滿足帶鋼酸洗機組的生產,從本文比較中可以看出在高速時,IBOX和Turboflo酸洗技術有優勢,在低速時淺槽紊流有優勢;IBOX酸洗技術節能優勢明顯,但是設備投資較高。從維護角度來說,淺槽噴射酸洗技術和Turboflo酸洗技術的循環系統的維護量要大于IBOX酸洗,但是IBOX酸洗技術的換熱器在酸洗槽槽內維護不便。



參考文獻

[1] 陳龍宮,黃偉.冷軋薄鋼板酸洗工藝與設備[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

[2] M.Turchetto. Turboflo 酸洗技術[J].鋼鐵,2005,03:83-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