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千里慧眼” 管好“頭頂之患”
轉載:safework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名副其實的“懸河”。開封段的黃河河床已高出開封市區地平面7-8米,最高處達10米以上。黃河懸在地面之上,也懸在了黃河兩岸老百姓的心頭,成為威脅他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除了河流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可以懸上天。尾礦庫在人工之下,也可以“懸之又懸”。
目前,我國共有尾礦庫近8000座,總量居世界第一。其中,風險比較突出的“頭頂庫”(初期壩坡腳起至下游尾礦流經路徑1公里范圍內有居民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有1112座,涉及下游居民40余萬人。
“頭頂庫”成“心頭患”
尾礦庫普遍存在著點多面廣、管理技術人員匱乏、安全欠賬多等問題,而一些尾礦庫的下游還有不少村莊和居民區,尤其是一些“頭頂庫”,往往成為下游居民的“頭頂患”。這些懸在下游居民頭上的“定時炸彈”, 一旦防控不力發生潰壩,極有可能釀成重特大事故,從而為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2006年,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尾礦庫“4·30”潰壩事故,造成15人死亡、2人失蹤。
2007年,遼寧省鞍山市海城西洋鼎洋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11·25”潰壩事故,造成18人死亡。
2008年,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980溝尾礦庫“9·8”特別重大尾礦庫潰壩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9619.2萬元。
2010年9月21日,位于廣東信宜市的紫金礦業有限公司信宜銀巖錫礦尾礦庫塞水大壩突然崩塌,造成22人死亡。
以上4起發生在國內的尾礦庫潰壩事故,都是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都是“人禍”,而非“天災”。
2019年1月2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造成350多人死亡(或失蹤)。警鐘再次響起。
科技助力整治“頭頂之患”
2007-2018年間,我國相繼開展了尾礦庫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行動,以及“頭頂庫”綜合治理等工作。經過近些年持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我國三等以上尾礦庫全部建立了在線監測系統,一次建壩、干式堆排等技術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國尾礦庫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尾礦庫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自2008年以來,我國尾礦庫連續11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邊坡雷達在2015年廣東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12·20”特別重大滑坡事故救援中的應用
但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部分尾礦庫安全管理粗放,在線監測系統運行不穩定等問題比較突出。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平臺不完善,占尾礦庫數量絕大多數的四、五等尾礦庫尚未建立在線監測系統。尾礦庫尤其是“頭頂庫”安全風險仍然很大,而尾礦庫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近期頒布的《關于印發防范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的通知》(應急〔2020〕15號)要求,擴大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覆蓋范圍,提高尾礦庫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水平。到2022年6月底前,濕排尾礦庫要實現對壩體位移、浸潤線、庫水位等的在線監測和重要部位的視頻監控,干式堆存尾礦庫要實現對壩體表面位移的在線監測。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平臺,實現與企業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的互聯互通。
2017年頒布的《“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國科發社〔2017〕102號)要求,突破尾礦庫壩面和深部位移三維監控等關鍵技術。
拖車式邊坡雷達
便攜式邊坡雷達
針對目前存在的尾礦庫“頭頂庫”等突出風險問題,《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求,2021年底全面完成“頭頂庫”治理。建立完善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到2022年6月底前所有尾礦庫建立完善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實現對主要運行參數的在線監測和重要部位的視頻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