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污很黄细致多肉小说_榴莲app下载网址进入i_巨胸美女扒开腿让我爽_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導意見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正式印發《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導意見》。

在當前取得的成效方面,意見指出:智能化超大采高、特厚堅硬煤層綜放、薄煤層智能綜采、露天礦無人駕駛、新型輔助運輸、復雜煤層高效綜 采、快速掘錨護技術裝備等一批重大成果在安全高效煤礦得到應用。8.8 米一次采全高、7.0 米超大采高智能綜放、大斷面快掘系統、巖巷全斷面掘進裝備、大傾角礦用盾構機等成功投用。據統計,973 處 安全高效煤礦,超 90%的采煤工作面采用全套國產設備。全國共實施應用了19種與煤礦生產有關的機器人,建成了全國 70%以上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開啟了“有人巡視、無人值守”智能開采新模式。部分煤礦被列入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為“十四五”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主要問題方面,意見指出:行業科技支撐作用仍然不足,科研經費平均投入強度不足 1%;煤礦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災害機理尚未取得突破,智能化開采關鍵技術亟待提升;高端裝備、智能化裝備依然產能不足,高端裝備的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和壽命還有待提升。

意見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智能化的主要目標是:智能感知、智 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基本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達到 800 個,智能化煤礦產能比例大于 60%。

意見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智能化的主要任務:

  • 通過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推廣應用智能開采技術,建設先進產能煤礦。積極發展小煤礦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煤礦達標率。 

  • 特別是做好山西、蒙西、蒙東、陜北 和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優質先進產能煤 礦、現代煤化工和煤電示范項目配套煤礦的建設。

  •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 賦能研究,加強復雜條件安全高效開采技術裝備攻關。加快破解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共性關鍵技術瓶頸, 提升裝備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

  • 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及裝備,推動 先進技術裝備科研成果工程化應用,推進煤礦和產學研單位開展重 大災害治理技術交流合作,開展安全高效煤礦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遴 選,積極建立科技轉化對接長效機制。

  • 推進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分級分類閉環推進安全高效煤礦智能 化建設,深入推動大型煤礦、技術改造煤礦及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 建設,實現輔助運輸連續化、機電控制遠程化、災害預警實時化、 洗選系統集約化。深化中小型安全高效煤礦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 化減人專項行動。

  • 加快發展智能化核心技術裝備。研發適用于不用賦存條件的智 能化開采技術裝備,重點突破精準地質探測、煤巖識別、透明地質、 設備精準定位、復雜條件智能綜采和快速掘進、智能輔助運輸、智 能監測預警等智能化技術裝備。

  • 發揮示范煤礦引領帶動作用。開展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技術交流, 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實行分地區分企業指導,建設一批 100 人以下 少人智能化煤礦,培育一批國家級示范煤礦,凝練行業發展新業態、 新模式,推動安全高效煤礦均衡發展。

  • 圖片


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導意見


安全高效煤礦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加快推動安全高 效煤礦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能源安 全新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的 重要支撐。為進一步推進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 加快形成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2021








(一)取得的成效


數量規模快速增長。安全高效煤礦作為我國煤炭生產的主體, 為保障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到“十三五”末,全國 建成安全高效煤礦 973 處,較“十二五”末增加 210 處,煤炭產量 占到全國煤炭產量的 60%,其中,120 萬噸/年及以上大型安全高效 煤礦產量占到全國產量的一半以上。


生產效率穩步提升。安全高效煤礦是我國煤礦先進生產力的代表。2020 年命名的 973 處安全高效煤礦平均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 99.4%。井工煤礦原煤工效 13.916 噸/工,綜合單產 14.402 萬噸/(個·月),平均單進 274.17 米/(個·月)。露天煤礦原煤工效 44.508噸/工。建成百萬噸采煤隊 595 個。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安全高效煤礦的建設,進一步優化了我國煤炭生產開發布局。2020 年命名的安全高效煤礦平均產能達到 265萬噸/年,是全國平均產能的 2.4 倍。68%的煤礦實行了“一礦一井一區一面”的集約化生產模式。共建成 120 萬噸/年及以上大型安全高效煤礦 645 處,建成千萬噸級安全高效煤礦 48 處。安全生產持續向好。隨著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的深入開展,煤礦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有了顯著提升。2020 命名的 973 處 安全高效煤礦中,970 處實現安全生產“零死亡”,百萬噸死亡率僅 為 0.0013,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處于世界領先。


創新成果廣泛應用。智能化超大采高、特厚堅硬煤層綜放、薄 煤層智能綜采、露天礦無人駕駛、新型輔助運輸、復雜煤層高效綜 采、快速掘錨護技術裝備等一批重大成果在安全高效煤礦得到應用。8.8 米一次采全高、7.0 米超大采高智能綜放、大斷面快掘系統、巖 巷全斷面掘進裝備、大傾角礦用盾構機等成功投用。據統計,973 處 安全高效煤礦,超 90%的采煤工作面采用全套國產設備。


生態礦區建設取得進展。“十三五”期間,安全高效煤礦綠色低 碳開發取得新進展。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無煤柱開采、邊采邊復 等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更多應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修 復成效顯著,礦區循環經濟穩步發展,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原煤入選率、土地復墾率及礦井水、煤矸石的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


智能化建設積極推進。安全高效煤礦積極開展智能化建設,不斷增強減人提效、強安保供的“領頭羊”作用。實施應用了 19 種與 煤礦生產有關的機器人,建成了全國 70%以上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開啟了“有人巡視、無人值守”智能開采新模式。部分煤礦被列入 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為“十四五”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 奠定了基礎。









(二)主要問題


發展不均衡矛盾突出。一是區域不均衡,已建成的安全高效煤 礦主要集中在資源條件較好、開采成本較低的地區,山西、內蒙古、 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省區的安全高效煤礦數量占到全 國的 92%;二是企業不均衡,國有大型企業所屬安全高效煤礦占比超 過 70%;三是結構不均衡,全國一半以上的大型煤礦已建成安全高效 煤礦,而 120 萬噸以下的中小型煤礦建成比例不足 10%。


復雜條件建設難度增加。一是一些老礦井資源枯竭、接續緊張、 生產分散、災害突出、負擔沉重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開采深度增 加,災害風險愈加嚴重;二是薄煤層安全高效開采相對薄弱。從安 全高效煤礦的統計指標來看,薄煤層工作面僅占達標煤礦工作面總 數的 5.95%,產量僅占達標煤礦產量的 1.1%,薄煤層開采依然較為 薄弱;三是復雜地質條件建設難度較大。“三軟”煤層、急傾斜煤層 以及“三下”煤層等復雜地質條件煤礦的安全高效建設難度較大。


安全基礎總體依然薄弱。一是安全發展理念仍不牢固,安全管理仍較粗放;二是安全生產壓力依然較大,特別是隨著開采深度增 加,煤礦災害風險愈加嚴重,部分地區復雜賦存條件與多重災害并 存,礦山壓力顯現及沖擊地壓等動力災害尚未從根本上得以控制; 三是礦工職業健康保護亟需加強,粉塵治理和職業病防治還未引起 足夠重視,一些技術難題尚未完全解決。


科技支撐作用仍然不足。一是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科研經 費投入相對短缺,平均投入強度不足 1%,科研成果轉化率低,創新 水平較低;二是核心技術創新有待突破。煤礦瓦斯突出、沖擊地壓 等災害機理尚未取得突破,智能化開采關鍵技術亟待提升;三是高 端裝備依然存在短板。高端裝備、智能化裝備依然產能不足,高端 裝備的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和壽命還有待提升。


人才瓶頸愈加突出。人才瓶頸已成為制約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的 主要因素之一。安全高效煤礦人才短缺與人才流失問題突出,人才 素質不高與結構性失衡交織,一線職工招工難與高層次人才引進難 并存,職工教育培訓和技能提升不夠系統科學。安全高效煤礦正處 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機遇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旺、要求更高, 人才瓶頸將進一步放大。









(三)面臨形勢


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仍是我國主體能源,對保障經濟社會平 穩運行、支撐新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安全高效煤礦作為我國煤礦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落實“雙碳”目標和 能耗雙控任務的要求下,要進一步強化兜底保障,發揮好能源安全 供應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


生態環保約束日趨強化。安全高效煤礦主要集中在環境承載能 力弱的晉陜蒙新等核心產區,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黃河流域生態保 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綠色低碳發展進程加快。“雙碳”目標引領下,能耗雙控管理日 益嚴格,倒逼安全高效煤礦加速綠色低碳轉型,要通過加強綠色開 發、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碳實現綠色發展。


智能化發展步入快車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 在現有智能化技術裝備和示范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數字經濟將全面 助力安全高效煤礦進入智能化發展快車道。


安全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煤炭的深度開發,煤礦的開采條件 將更復雜,安全治理難度將更大。統籌發展和安全,現代化煤礦建 設需始終以安全發展為第一要務。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2021


到 2025 年,服務于煤炭工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 高質量發展目標,安全高效煤礦的生產布局將更加科學合理,安全 生產持續向好,效率效益顯著提升,智能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關鍵 核心技術裝備實現重大突破,綠色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對外合作交流深入推進,現代化建設體系基本形成。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 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 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持能源安全新戰略,以推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煤炭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保障,不斷豐富“三高四好”型安全高效煤礦 建設內涵,積極打造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化安全高效煤 礦建設體系。









(二)基本原則


堅持規模適度,質量優先。順應能源發展大勢,深化煤炭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科學適度開發煤炭資源,確保煤炭供給體系質量, 推動企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加強與區域經濟的 優勢互補與協調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深化企業內部改革,著力解決制約 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增強內生動力。大力推動技術、管理、產品和 商業模式的創新,加快數字化發展和智能化建設,實現系統優化、 安全可靠、裝備先進、管理科學。


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開展健康煤礦建設,落實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 制度、保障投入、科學管理、加強培訓,切實提高煤礦安全生產和 職業健康管理水平。


堅持清潔低碳,綠色發展。綜合考慮礦區開采條件、環境承載 能力,統籌提升煤炭開發、加工、利用等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水平, 提高礦區能源利用效率,加強采礦塌陷區復墾和煤炭共伴生資源利 用,促進生態文明礦區建設。


堅持開放多元,產業升級。遵循開放多元、優勢互補、互利共 贏的原則,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產學研交流,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 競爭能力,深入構建協調聯動、穩定可靠的煤炭供儲銷保障體系, 推進世界一流安全高效煤礦建設。


堅持總體謀劃,分類建設。立足煤礦客觀實際,充分考慮各地 區各企業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和要素稟賦差異,挖掘比較優勢,找 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總體謀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學有 序、分級分類地推進安全高效煤礦建設。









(三)主要目標


到 2025 年末,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實現以下目標: 


總量規模。積極推進安全高效集團和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建成安全高效煤礦 1150 處左右(特級達到 850 處以上),產能占全國煤 炭總產能的 70%以上,產量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 2/3 以上。


生產效率。采煤機械化程度平均達到 99%,掘進機械化程度平均 達到 90%,井工煤礦單產單進水平進一步提升,原煤生產工效力爭達 到 16 噸/工,露天礦原煤生產工效力爭達到 50 噸/工。

科技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并自主可控。智能感知、智 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基本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達到 800 個,智能化煤礦產能比例大于 60%。


安全發展。以保護礦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為根本,生產事故死亡 人數、百萬噸死亡率繼續下降。煤礦職業病防治取得實質性進展, 職工職業健康狀況得到全面改善。


綠色發展。煤炭綠色開發利用方式基本形成,原煤入選率達到 95%以上,采區回采率、土地復墾率以及煤層氣、煤矸石、礦井水等 資源綜合利用率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


三、主要任務
2021









(一)優化生產建設布局


強化規劃引領和頂層設計。依據煤炭資源稟賦、市場區位、環 境容量等因素優化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布局,統籌考慮國家礦區布局 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產業發展布局與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的銜 接,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科 學規劃利用煤炭資源,實現有序合理開發。通過建設大型現代化煤 礦,推廣應用智能開采技術,建設先進產能煤礦。積極發展小煤礦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煤礦達標率。 


重點加強煤炭生產供應基地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擴大晉陜蒙新

甘寧區安全高效煤礦的建設,特別是做好山西、蒙西、蒙東、陜北 和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優質先進產能煤 礦、現代煤化工和煤電示范項目配套煤礦的建設。力爭“十四五” 末,以上地區建成安全高效煤礦 900 處左右,數量占全國的 78%。


穩步推進中東部老礦區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對安徽、山東、河 南、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江蘇等產煤老礦區,在煤礦數量 和產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保持現有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水平, 穩步推進,適度增加。到“十四五”末,以上地區建成安全高效煤 礦 200 處左右,數量占全國的 18%。


積極引導復雜賦存條件產煤省區安全高效煤礦建設。對福建、 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青海等復雜 賦存條件和災害嚴重產煤地區,對標建設標準,著力調動安全高效 煤礦建設的積極性,加強引導,爭取政策扶持。到“十四五”末, 以上地區建成安全高效煤礦 50 處左右。









(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組織開展關鍵技術和重大課題攻 關,開展重大災害及耦合危害發生機理研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 賦能研究,加強復雜條件安全高效開采技術裝備攻關。加快破解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共性關鍵技術瓶頸, 提升裝備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


加強科技投入。建立穩定、合理的科技投入渠道,加強相關科 技計劃(專項、基金)的統籌,著力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 新材料、新成果的協同研發,引導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 不斷提高裝備和管理水平


加快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及裝備,推動 先進技術裝備科研成果工程化應用,推進煤礦和產學研單位開展重 大災害治理技術交流合作,開展安全高效煤礦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遴 選,積極建立科技轉化對接長效機制。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和落實安全責任制。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煤 礦企業主體責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強職業健康監護。強化 動態監管,深化安全教育培訓,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推進 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持續提升。


深化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樹立區域治理、綜合治理、超前治理 的治災理念,健全煤礦安全生產投入及管理的長效機制,依靠科技 進步,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引導企業科學生產,及時清理糾正 不安全不達標不合規產能。


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四并重,優化煤礦生產開拓布局,推進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實現 安全管理智能高效、監測預警動態精準、輔助決策智慧科學,提升 煤礦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快智能化發展


推進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分級分類閉環推進安全高效煤礦智能 化建設,深入推動大型煤礦、技術改造煤礦及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 建設,實現輔助運輸連續化、機電控制遠程化、災害預警實時化、 洗選系統集約化。深化中小型安全高效煤礦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 化減人專項行動。


加快發展智能化核心技術裝備。研發適用于不用賦存條件的智 能化開采技術裝備,重點突破精準地質探測、煤巖識別、透明地質、 設備精準定位、復雜條件智能綜采和快速掘進、智能輔助運輸、智 能監測預警等智能化技術裝備。


發揮示范煤礦引領帶動作用。開展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技術交流, 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實行分地區分企業指導,建設一批 100 人以下 少人智能化煤礦,培育一批國家級示范煤礦,凝練行業發展新業態、 新模式,推動安全高效煤礦均衡發展。









(五)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推動礦區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 發展,因地制宜推廣使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推

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置,加快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強 化生態環境修復,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清潔高效利用。切實提高煤炭質量和洗選加工水平,精準 供應符合市場需求、品質穩定的煤炭產品。加強商品煤全過程質量 跟蹤檢測與管理,加強煤炭利用與轉化效率研究,積極建設綠色低 碳智慧的現代化煤礦循環產業園區。


推進節能減污降碳。健全礦區節能減污降碳標準體系,鼓勵開 展余熱、余壓、節水、節電等綜合利用節能項目。加大對生產生活 區的綠色改造,探索建立用能預算管理機制,科學合理開展節能減 污降碳,實現礦區節能全覆蓋。


四、保障措施
2021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的組織領導和過程管理,嚴格按照安全 高效煤礦建設標準,加強對安全高效煤礦進行動態管理。進一步健 全標準的引導約束機制,完善評審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及時做好 指導意見的評估和調整。結合煤炭工業發展實際,圍繞結構調整、 產業規劃、政策標準、科技創新等重點方向制定年度實施方案,使 組織工作更趨科學有效。









(二)完善建設標準


著力完善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標準,加強與國內外先進標準對接,構建有機統一、相互銜接的標準體系,將標準貫穿礦井設計、建設、 生產運營全壽命周期。引導產學研用單位對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標 進行動態評價考核,將指標實施完成情況列入考核內容,實行全面 預算績效管理。









(三)爭取政策支持


作為煤炭生產的主體,在“十四五”期間,應大力推進和科學 引導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積極研究并爭取安全高效煤礦在智能化建 設、復雜地質條件安全高效開發、采煤沉陷區治理與礦山生態修復、 綠色開采技術應用、煤層氣開發、首臺套裝備研發應用、綠色低碳 轉型等方面享受稅費優惠、財政補貼、貸款、專項資金以及項目示 范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









(四)加強平臺支撐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聯系政府、服務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構建 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煤礦建設的技術經驗交流平臺,開展重大問題研 究,組織制定行業標準,推動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加強 信息化管理平臺和智能化科研平臺建設,促進煤礦實現機械化、自 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迭代升級。









(五)強化誠信自律


增強行業誠信意識,提倡遵守行業自律公約,積極反映訴求, 誠信經營。尊重相關方利益,履行社會責任,保障共享發展。建立現代煤炭市場治理體系,加強企業誠信管理,健全企業信用記錄, 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 作用,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六)提供人才保障


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構建多維度人才評價標準,大 力推進“揭榜掛帥”制度,加強優秀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及團 隊建設。抓好人力資源開發與優化配置,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倡導 以煤炭企業、高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為主體,建立煤礦職工全員教育 培訓體系,充分調動勞動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統籌好礦區生 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