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污很黄细致多肉小说_榴莲app下载网址进入i_巨胸美女扒开腿让我爽_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氣候變化擾亂全球供應鏈

龐曉華 中國石化報


過去兩年,新冠疫情被認為是造成全球供應鏈動蕩的主要原因,但科學家指出,氣候變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更甚。


據《耶魯360度環境觀察》雜志報道,極端天氣導致的洪澇、山火等自然災害正沖擊著世界各地的港口、高速公路和工廠,專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未來可能更糟。


氣候變化長期影響全球供應鏈


美國羅得島大學學者奧斯汀·貝克爾表示:“疫情只是短期問題,而氣候變化則是長期威脅,是一場緩慢發展中的危機,將持續很長時間,應對這一危機需要根本性的改變。每個沿海地區的交通網絡都將面臨氣候變化威脅?!?/span>


在氣候變化對供應鏈的所有影響中,海平面上升是最嚴重的問題,未來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沒港口和其他沿海基礎設施。近年來,颶風、洪澇、山火等極端天氣和氣候災害正沖擊全球經濟。去年發生的多起因氣候變化導致的供應鏈中斷事件,證明了氣候變化威脅的嚴重性。


2021年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極寒天氣造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非計劃停電。三家大型半導體工廠被迫關停,加劇了全球市場半導體短缺,并導致依賴芯片的電動汽車生產放緩。停電還導致鐵路停運,使得克薩斯州到太平洋西北地區的供應鏈通道切斷了整整3天。


2021年初,強降雨和融雪導致歐洲最重要的商業航道萊茵河部分河段決堤,航運中斷。但是去年4月,萊茵河的水位又因干旱降至低點,為避免擱淺,貨船的裝載量被迫減半。追蹤供應鏈趨勢的Everstream Analytics公司去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近年來,萊茵河的航運能力日益下降,影響了原材料采購和產品交付。


去年7月下旬,中國中部地區的洪澇災害擾亂了煤炭、豬肉、花生等商品供應鏈。中國汽車制造商上汽集團稱,洪澇給其位于鄭州的工廠帶來了“短期物流影響”,該廠每年可生產60萬輛汽車。


去年8月下旬,颶風“艾達”襲擊了美國重要的產油區墨西哥灣,導致該區域大量原油和天然氣產能關閉,工業設施遭到破壞,救援需求加劇了美國卡車運力緊張。


去年6月底~10月初,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遭遇高溫熱浪,持續高溫還引發了山火,導致弗雷澤峽谷一個鐵路樞紐關閉,數千輛火車停運,車廂內貨物滯留。然而在11月,該省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洪水切斷了通往加拿大最大港口溫哥華港的鐵路和公路要道,一條石油運輸管道也被迫關閉。鐵路停運使加拿大的木材公司縮減產量,導致美國木材、紙漿和其他木制品短缺及價格上漲。


去年12月,一場臺風引發了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嚴重的洪水,嚴重破壞了東南亞第二大港口巴生港,致使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因為中國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的重要供應地,通常將產品先運到巴生港,由馬來西亞的工廠包裝,再運往美國公司和消費者手中。供應鏈的中斷導致全球半導體短缺,并導致一些美國汽車制造商暫停生產。


《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馬來西亞至關重要。這說明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能影響關鍵商品的供應?!?/span>


海平面上升是最大威脅


科學家表示,隨著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對供應鏈的影響將加劇。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0.6~1.8米,全球的港口、鐵路、公路和其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將受影響。


全球約90%的貨物通過船舶運輸,共2738個沿海港口中的大多數最終都有被淹沒的可能,這些港口的碼頭只比海平面高出一點兒,最高的不超過4.6米。


然而,大多數港口的管理者仍然沒有意識到海平面上升給港口帶來的威脅,一些人認為這種威脅仍然遙不可及。未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具有不確定性,應對措施仍然沒有定論,僅有少數港口管理者正采取行動以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氣候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正在全球經濟中蔓延,這將導致從農產品到尖端電子產品等各種商品短缺及價格上漲。疫情發生以來,跨太平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從每集裝箱2000美元增為1.5萬~2萬美元。如果氣候變化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海運成本也將進一步增長。


一篇2020年發表在《海事政策與管理》上的論文甚至斷言,按照當前的氣候變化趨勢,未來全球供應鏈將被大規模擾亂,超出現有系統所能承受范圍。


應對海平面上升的措施有限且昂貴


供應鏈在本質上是一個樹狀系統,從原材料到制造商,各個節點有各自的分工且相互聯結。通過樹狀的供應鏈,原材料可從各個“樹梢”運往位于“樹干”的制造商。例如,智能手機這樣的產品擁有上百個零部件,其原材料從世界各地運往手機廠家。一部手機所有零部件的運輸里程加起來可能超過了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供應鏈的復雜性導致其易受氣候變化影響,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脆弱點”,一個節點的崩潰將連帶產業鏈上下游和其他環節受影響。


港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目前有三種方法來應對海平面上升:


一是將港口撤退到河流與海洋相連的內陸地區,但具備航運條件的可用地點很少,而且重建耗資巨大;


二是在港口周圍建造造價昂貴的堤壩,但即使堤壩足夠堅固,能夠抵御海平面上升,也必須隨海平面上升不斷增加堤壩高度。這也只是為港口爭取了時間,最終還有可能被淹沒,并可能將洪水引向港口附近沒有堤壩保護的沿海地區;


三是將港口的所有基礎設施提高幾米,以便在海平面上升的過程中,港口可以繼續發揮作用。但是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具有不確定性,以成本效益為基準來確定基礎設施高度并不嚴謹。這一措施同樣無法保護港口附近地區的居民和與港口相連的其他交通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等。


美國學者貝克爾等人于2016年發表在《全球環境變化》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如果將全球最活躍的221個海港堤壩提高2米,將需要4.36億立方米的建筑材料,巨大的需求足以造成大宗商品的全球性短缺。僅水泥的使用量就將達到4900萬噸,成本約為600億美元。


如果將美國最大的100個海港的基礎設施提高2米將花費690億~1030億美元,需要7.04億立方米的建筑材料?!懊绹且粋€富裕的國家,尚且沒有足夠的資源修筑這些海港。更不要說其他國家了。” 貝克爾說。


為應對潛在的供應鏈中斷威脅,全球的制造商正考慮擴大庫存或開發“雙供應鏈”。雙供應鏈,即通過兩條不同路線運送相同貨物,若其中一條出現故障,就可以使用備用路線。


但這兩種解決方案都會增加生產成本,并與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準時制”(Just In Time)生產方式相矛盾?!皽蕰r制”生產方式采取多品種、少批量、短周期的生產方式,依靠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減少公司保有大量的零件庫存的必要性。在供應鏈中斷頻發的情況下,制造商可能會縮短自己的供應鏈,將生產設施遷回本國或轉移到鄰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