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檢查,員工放棄并承諾后果自負,可以嗎?
【案例簡介】
某日,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到某公司進行監督性檢查。檢查發現該公司部分員工在崗職業健康檢查沒有完成(有的沒有參加,有的部分項目沒有檢查因而沒有體檢結論)。 該公司提供了未完成在崗體檢員工簽署的《放棄體檢承諾書》,并書面聲明一切后果自負。對此,監管部門并未完全認可。 監管部門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71條第(四)項之規定,對該公司責令限期改正,給與警告,并處罰款。
【爭議焦點】
員工簽署的自愿放棄體檢的承諾是否有法律效力? 該公司反映,該公司一直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為接觸職業危害崗位的員工提供上崗前、在崗和離崗體檢,并由公司承擔體檢費用。大多數員工比較配合完成體檢工作。 但是,部分員工認為:體檢是員工的權利,既然是權利,員工可以有選擇權,員工可以選擇放棄。為此,該公司讓不愿意參加體檢的員工簽署書面的《放棄體檢承諾書》,該承諾書言明公司已經告知員工關于體檢的規定,但員工基于自己的原因,決定放棄體檢,并明確一切法律后果自行承擔。 公司方面認為,公司反復動員員工參加體檢,但是有的員工基于各種原因決定放棄體檢,并且簽署書面聲明,公司認為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對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處罰,認為處罰理由不能成立。 因此,問題歸結為:員工簽署類似的權利放棄的聲明,有效嗎? 【法律規定】
勞動者權利 用人單位(企業)義務
【法律分析】
一方放棄權利,意味著另一方要承擔責任時,這樣的權利是否能隨意放棄?
眾所周知,權利和義務對應。對于一方的權利,對于另一方就是義務。 權利可以放棄,但是其對應義務是否就可以因此而不履行呢?一方不配合(放棄了權利),導致另一方的義務無法履行,該怎么辦呢? 如果單純從民法角度,特別是合同法的角度,一方的權利放棄,往往意味著另一方的義務得到了豁免而無需履行。例如別人欠你錢,你是權利人,對方是義務履行人?,F在你自愿放棄這筆債權了,對方就不用再履行這個義務了,兩清(真的一概“兩清”嗎?見后分析)。 但是,職業病防治,涉及的不僅僅是借錢還錢這樣簡單的兩方法律關系,還有政府監管方。政府作為監管方,關注的是社會及公眾的利益。因此,有些貌似是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政府還是要管,也不能不管。 以職業健康檢查為例,制度設計的本意,是通過體檢,早期發現問題以實現預防(對企業)和及時救治(對勞動者)。但是如果員工以某種理由放棄了,體檢制度設計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導致的結果可能是:以后真的員工得了職業病,如果能用醫保,那么責任就轉到了醫保,實質上是轉嫁到了公眾和政府(醫保也是公眾繳納的錢,還有政府在托底)。但如果不能用醫保,面對巨額的治療費用和因勞動能力受限導致的間接損失,員工和企業之前必然會有爭議。 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損害社會和公眾利益(包括可能的損害勞動者的利益)的情形發生,法律規定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其中就包括應當進行的體檢,不能隨意說不做就不做。 具體來說,對于企業,法律明確規定了義務(例如本案中的職業健康檢查的要求),并且規定了不履行之法律后果(包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并處罰款)。那么,企業如果選擇不履行,那就意味著選擇了“甘愿”被處罰。 對于員工,職業健康檢查是一種權利。但這種權利是否可以隨意放棄呢?在職業病防治領域(包括安全生產相關法律亦是如此)員工放棄權利,意味著企業會要承擔責任(被處罰)。 一方如要放棄權利,只有在不損害他人權利和利益的前提下才可以。事實上,即便前面舉例的“錢不用還了”這樣的顯而易見的放棄權利的做法,也必須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比如,你欠了另外一個人錢,沒錢還。這時候你再要放棄債權(別人欠你的錢),意味著會損害他人利益(沒有錢還給別人),法律為此規定了類似“代為求償”的制度。也即,員工的權利放棄其實也是受到限制的。在此基礎上,職業健康檢查對于員工,固然是一種權利,但同時也是義務。這才是對法律的準確解讀。
【律師建議】
對于員工聲稱的“放棄權利”,如果認可,意味著企業會面臨監管部門的處罰。同時一旦員工真得了職業病,即便簽了類似的放棄體檢的承諾書,員工還是會來找企業算賬的。因此,從管理層開始,要準確理解法律的本意,立足防范,教育引導員工積極配合職業健康檢查。 實踐中我們發現,員工不配合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的安排不科學不合理,以及相應的服務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同時也要做好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如果經勸說員工依然拒絕配合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怎么辦? 這里要區分集中不同的情形。 對于崗前體檢,相信不會有什么問題,體檢不做,不能入職上崗,這個通過HR流程把控,一般不會有障礙,除非公司未建立或落實相關職業病防治基本制度,或是在前期對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時,未將相關或變化后的風險因素識別出來,導致相應崗位對應的體檢要求未體現。 在崗體檢 離崗體檢 離崗體檢時《員工放棄體檢承諾書》的內容 離崗體檢時員工聯系不上怎么辦?
職業健康檢查,事關員工健康和企業職責,應妥善處置,切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來源EHS 合格,作者吳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