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縣石江鎮水口煤礦一工區 “1.2”其他事故
事故單位概況
㈠煤礦概況
水口煤礦一工區位于洞口縣石江鎮干木村,礦區面積0.1663km2。距洞口縣城直線距離約20km,區內有水泥路與320國道相接,交通方便。
水口煤礦一工區于1998年建井,生產能力為1萬t/a。2006年,該礦與水口煤礦二工區進行資源整合,整合后的礦井命名為水口煤礦一工區。 2007年12月,該礦委托湖南省邵陽市煤礦設計室進行了資源整合開采方案設計和《安全專篇》,設計生產能力為4萬t/a,其設計已經邵陽市煤炭局批準,其專篇已經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婁底監察分局批準。
目前礦井處于技改階段,兩礦已貫通形成了統一的通風系統,由一套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但生產系統相互獨立,事故發生在原水口煤礦二工區。
該礦為私有股份制企業,現在由王道明等人承包經營,礦井合計股本金1500萬元,由王道明、王小潭、王亮明、王有科、石金勝、肖建國、楊子蘭、王有干、王道鐵、王艷平、王國平、唐智強、王照明、王明坤、王有成15人各占100萬元。
該礦的采礦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均已過有效期,礦長王艷平,已參加礦長資格證培訓,考試合格,其學籍號為4309010071。
該礦現有職工66人,由王道明擔任法人代表;王艷平擔任礦長,負責礦井全面工作;王有干擔任安全、生產副礦長,負責礦井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技術負責人為雷國鐵,礦井在原一、二工區各配置四名值班長兼安檢員和瓦斯檢查,事故當班值班長兼安檢員和瓦斯檢查是王有德。
礦井采用“三?八”作業制,一班:8時~16時,二班:16時~0時,三班:0~8時。
㈡礦井基本情況
水口煤礦一工區開采石下江煤田I井田,井田范圍內含煤段為侏羅系下統西灣群含煤段中下部,含煤6層,僅2煤層可采。地層呈單斜構造,傾角15°~45°,平均25°。
2煤層煤厚0.95~2.92m,平均厚2.04m,含夾矸0~3層,頂板為灰黑色~黑色泥巖、砂質泥巖,薄層狀,水平層理發育,厚2.5~8.5m,一般厚5.5m ,隨采隨落,屬不穩定頂板。底板為深灰色、薄層狀砂巖或粉砂巖,厚1.2~17.6m,平均8.8m,屬中硬底板,有底鼓現象。
礦井2008年進行了瓦斯等級鑒定,根據湘煤行[2009]26號文件,該礦屬低瓦斯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9.18m3/t,煤塵有爆炸危險性,煤層容易自燃。
該礦采用斜井開拓,共有4個井筒,主斜井井口標高為+268m,落底于+95m,斜長491m;副斜井井口標高為+298.55m,落底于+95m;西風井井口標高為+282m,落底于+95m;東風井井口標高為+298.71m,落底于+95m。
礦井采用對角式通風方式,二風井各裝備二臺型號為YBK56-6№12-電機功率為15kW的軸流式風機,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
礦井水文地質簡單,礦井正常涌水量為6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㈢事故地點概況
事故發生在礦井主斜井。
該主斜井為頂板穿層斜井,于1995年建成,主斜井用作通風、提煤、提矸、行人和下放材料用;井口標高為:+298.55m,落底標高+95m,井筒全長491m,分二段:上段長225m,坡度380,下段長266m,坡度140,巷道斷面為半圓拱,寬1.6m,高1.6m,巷道局部地段變形,最窄處僅寬1.2m,高1.4m,巷道支護形式為料石砌碹支護。井筒每隔50m設有行人躲避洞,井筒內未設行人臺階。
主井提升采用自制箕斗提升。距主井口40m處為木料場,平時下放材料時,將木料扛至井口直接裝入箕斗下放。事故當天,因處于交接班時間井下人員正在升井,且當時天在下雨,放料人員想把木料先搬至井口堆好,等井下人員升井后再裝入箕斗下放,由于地面濕滑,運料人員在搬運木料時不慎摔倒造成木料墜入井下導致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