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建新礦業有限公司“7?22”煤與瓦斯突出事故
一、事故概況
⒈企業名稱:婁底市建新礦業有限公司。
⒉企業性質:股份制企業。
⒊事故時間:2007年7月22日20時45分。
⒋事故地點:15采區變電所掘進工作面。
⒌事故類別:煤與瓦斯突出(突出煤矸250噸,瓦斯20000m3。)。
⒍事故傷亡情況:死亡2人。
⒎直接經濟損失:89.7萬元。
二、事故單位概況
㈠煤礦概況
建新礦業有限公司位于婁底市新化縣石沖口鎮境內,距新化縣城區11Km。礦井始建于1985年,1992年投產,核定生產能力9萬噸/年。建新礦業有限公司原為婁底市屬國有馬鞍山煤礦建新一井,2004年12月,建新煤礦改制,由唐世民等買斷產權, 成立婁底市建新礦業有限公司,現有員工人數210人。
建新礦業有限公司由唐旭武任董事長。唐國躍任總經理、法人代表兼礦長,負責礦井全盤工作。聘請了曾瑞華擔任常務副礦長,負責礦井安全生產工作;李新文擔任生產副礦長,負責井下生產工作;袁繼開擔任安全副礦長,協助增瑞華負責安全生產工作;袁輝煌擔任總工程師,下設安監科、通風科、生產科、機運科、調度室等安全生產科室。
㈡礦井開采情況
礦井取得了有效的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和礦長安全資格證。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0萬t/a,實際生產能力5.0萬t/a左右。
建新礦區一井田區內含煤地層為石炭系測水組,其中3、5煤層為主采煤層。3煤層厚度0.25~6.28m,平均1.43m,煤層結構從簡單至復雜。5煤層厚0~6.53m,一般1.12m,煤層結構從簡單至復雜。
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9.20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2.03m3/min,屬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無煤塵爆炸危險;煤層為不易自燃的煤層。
礦井為斜井-暗斜井多水平分區式開拓,共劃分為三個水平,水平標高分別為±0m、-150m和-300m(-300~-400m采用下山開采),現生產水平為一水平(標高±0m),一水平(±0m)布置有2個回采工作面,4個掘進工作面,1個維修作業地點。采煤方法為走向長壁式,回采工藝采用爆破落煤,人工裝煤,礦車運輸,木支架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巖巷掘進采用風鉆打眼,全斷面一次起爆,手工裝矸,礦車運輸,支護形式為木支架。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安裝有2臺型號為4-72-11№20B型離心機通風機,配套電動機功率為30kw,其中1臺工作,1臺備用,總進風1886m3/min。
礦井采用“三八”工作制度,即:晚班0時~8時,早班8時~16時,中班16時~24時。
建新礦業有限公司成立了防突領導小組,由礦長任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和總工程師任副組長,成員13人;成立有防突辦,由采煤隊隊長蔡志文兼任,防突施工隊伍成員共有7人組成。礦井配備有MD-2型鉆屑解吸儀及初速度檢測儀和KZ-80型防突鉆機。預防誤穿突出煤層措施規定采用T*U-150型探煤鉆機按設計方位探煤,孔數不少于2個,孔深不少于30m,遇到地質構造復雜地帶除采用T*U-150型探煤鉆機外,采用風鉆配3m長鉆桿打眼探煤,但至事故發生時礦方沒有配備T*U-150型探煤鉆機。
礦井購置有2臺移動式瓦斯抽放泵,但未安裝瓦斯抽放系統。安裝了KJ75型礦井安全監控系統,配備甲烷傳感器11個,安裝在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
㈢事故地點概況
事故發生在15采區變電所掘進工作面。15采區±0m北大巷方位設計3200,在15軌道上山與±0m北大巷交叉點向前5m處巖性發生變化,掘進19m后,為避免透煤,巷道改為按3000掘進,實掘14m,巷道處于煤系地層中,并于2006年11月在當頭施工了一個探煤孔,方位3000,傾角50,鉆孔進尺25m,未探到煤,長探后當頭停掘,巷道共掘進33m。
15采區變電所布置在石磴子灰巖中,位于軌道上山下部車場與回風上山下部車場之間,開門位置在15采區軌道上山下部車場距±0m北大巷交叉點21m處。巷道設計斷面為進風與回風口為2.2m的半圓拱,中間為3.6m的半圓拱,全長26m。巷道于2007年7月25日中班開工,至事故發生時,共掘進21m,半圓拱形,寬3m,高2.2m,成形較好,無空頂現象。巷道從7.6m處開始進入測水組下段砂質泥巖中,事故前當頭左幫0.9m、右幫1.6m以上為細砂巖,厚2.2m,中厚層狀,傾向180,傾角420,以下為砂質泥巖,層理紊亂,砂質泥巖與細砂巖呈斷層接觸,在巷道斷面上,斷層線傾角 240。15采區變電所施工工藝為風鉆打眼,全斷面一次起爆,手工裝矸,礦車運輸,砌碹支護,規定在三軌道上山下部車場與±0m北大巷的交叉點以南的反向風門外放炮。15采區變電所自施工以來一直沒有實施預防誤穿突出煤層的措施(詳見附件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