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漣源市湄江鎮洞庭新井煤礦“7?11”頂板事故
一、概述
1.事故發生時間:2007年7月11日16時10分。
2.事故單位名稱:漣源市湄江鎮洞庭新井煤礦。
3.事故發生地點:三水平南四石門5煤回風上山。
4.事故類別:頂板事故。
5.事故傷亡情況:死亡2人
6.直接經濟損失:60萬元(詳見附件3)。
二、事故單位概況
(一)礦井概況
漣源市湄江鎮洞庭新井煤礦位于漣源市湄江鎮洞庭村境內,距漣源市城區約20km,緊臨G207國道,并在安壩與G207國道相接,安—大線(安壩至大江口)從礦區經過,交通十分方便。洞庭新井煤礦于1996年建井,1998年正式投產,原屬集體所有制企業,現為私人合伙制企業。礦井設計生產能力3萬t/a,實際生產能力3萬t/a。礦井“六證”齊全,采礦許可證號:4300000630859,煤炭生產許可證號:X181003162,安全生產許可證號:(湘)MK安許證字[2007]0742G1Y1號,工商營業執照號:4300002200971,礦長龍玉桃,礦長資格證號:湘煤--0500536,礦長安全資格證號:湘煤安字第051244號,證照均在有效期內。該礦現有職工63人,采用二班作業制,早班(8:00~16:00)、中班(16:00~24:00)。
該礦開采渣渡礦區沙坪區段栗山橋井田測水組煤層,礦井出露的地層由新至老依次為:下石炭統梓門橋組(C1z)、下石炭統測水組(C1c)、下石炭統石磴子組(C1s)。
下石炭統梓門橋組(C1z):以灰~深灰色泥質灰巖為主,含泥灰巖及石灰巖,中厚~厚層狀,水平層理,頂部夾串珠狀燧石結核。中部為泥質灰巖及少量的石英灰巖。下部為泥灰巖,底部為深灰~灰黑色鈣質泥巖。全層富含單體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動物化石,厚120~230m,一般150m。與下覆測水組呈整合接觸。
下石炭統測水組(C1c):根據含煤性和巖性組合的不同,分上、下兩段,其中下段(C1C1)為主要含煤段。
①測水組上段(C1C2):主要由石英砂巖、細砂巖、含泥灰巖、砂質泥巖等組成,厚80~105m,一般厚94m。
②測水組上段(C1C1):主要由石英砂巖、細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厚70~l00m,一般厚
85m。含煤4層,分別命名為2、3、5、6煤層,5煤層為礦
區主要可采煤層,3煤層局部可采,2、6煤層屬不可采煤層。
下石炭統石磴子組(C1s):主要由鈣質泥巖及泥灰巖等
組成,深灰色,裂隙發育,含方解石脈,富含珊瑚、腕足類、海百合莖等動物化石。全組厚度不詳。
3煤層:厚0~1.0m,一般厚0.4m,灰黑色、黑色,粒狀結構,似金屬光澤,易碎成粉。煤層傾角50°~79°,一般65°。
5煤層:厚0.2~1.8m,平均厚0.84m,黑色及灰黑色,似金屬光澤,粒狀結構粉狀煤,為半暗~半亮型煤,多滑動鏡面。煤層傾角50°~79°,一般65°。
5煤層直接頂板為灰黑色、薄層狀砂質泥巖,一般厚1.5m;老頂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一般厚13.0m,此類巖層除因構造破壞外,一般壓力不大,抗壓抗剪性能好,為Ⅰ級頂板。底板為深灰色、薄層狀砂質泥巖夾薄層細砂巖,一般厚12.0m。偽底為炭質泥巖或泥巖,厚0~0.3m,有輕微底鼓現象。
該礦采用平硐--暗斜井開拓方式,分南、北兩翼開采,主平硐井口標高+212.155m,長165m;一級暗斜井上部變坡點標高+211.44m,坡度-29°,斜長169m,落底標高+129.59m;二級暗斜井上部變坡點標高+129.91m,坡度-23°,斜長228m,落底標高+36.09m;三級暗斜井上部變坡點標高+35.99m,坡度-23°,斜長166m,落底標高-33.869m;風井井口標高為+271.692m,斜長58m,落底標高+258.6m。
礦井一水平(+130m水平)以上煤層已采完,二水平(+35m水平)還有少量殘余3煤在開采,現生產水平為三水平(-32m水平),共布置了6個掘進工作面(其中2個巖巷掘進工作面,4個煤巷掘進工作面)。礦井采用巷道式采煤,炮采回采工藝。
該礦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機械抽出式通風方法。風井安裝了2臺YBK56-№10型軸流式抽風機,一臺工作,一臺備用,配套電機功率為15kw,額定風量為5~15m3/s,額定靜壓為320~1000Pa。礦井實測總進風量480m3/min,總回風量530m3/min。
該礦屬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6.94m3/t,相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3.54m3/t。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燃危險性等級為不易自燃。礦井正常涌水量6.25m3/h,最大涌水量18.75 m3/h。
該礦采用雙回路供電,主供電電源來自湄江鎮湄塘35kv變電站,經10kv架空線“T”接至礦,供電架空線規格LGJ―3×35mm2;備用電源來自君子塘35kv變電站,經10kv架空線“T”接至礦,供電架空線規格LGJ―3×35mm2。礦井現安裝變壓器2臺,其中S9-200/10/0.4型變壓器專供井下生產用電,S9-160/10/0.4型變壓器專供地面生產生活用電,供井下的變壓器中性點未接地。
(二)事故現場及相鄰區域基本情況
本次事故發生在三水平(-32m~+35m)南翼四石門5煤層回風上山。三水平5煤層厚度0.6~1.0m,一般0.8m,坡度75°左右,屬急傾斜煤層。-32m運輸大巷和+35m回風大巷均布置在3煤層與5煤層之間,距5煤層4~5m左右。該回風上山開門于-32m水平南翼四石門見5煤處(標高-29.5m),上與+35m回風石門貫通(標高+35.8m),下段和上段有10m沿煤層傾向布置,中部沿煤層偽傾斜成“之”字(坡度40°左右)型布置,全長99.5m。該巷道主要作三水平的回風用。回風上山上段和下段有10m采用方形四邊支架支護,支架間距0.1m,凈斷面積0.64m2;偽傾斜布置段采用梯形木棚支護,巷道凈高1.6m,巷道寬0.6~1.0m(見頂底板),凈斷面積0.96~1.6m2,支架間距0.5m~0.7m。巷道支護材料為φ60~80mm的圓松木,采用毛柴和柳條背幫背頂。事故地點煤層厚度較小,約0.7m,無偽頂,頂板為較堅硬的厚層狀石英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細砂巖,較穩定,巷道頂板有淋水。回風上山于2007年4月開掘,至5月底與+35m回風石門貫通,至事故發生時僅2個多月。該回風上山兩側均沒有開采,只在該巷兩旁掘了3條長約10m的偽傾斜支巷;該上山已進行過多次維修。礦井未編制專門的巷道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三)、事故前的監管監察情況
2007年6月30日,漣源市煤炭工業管理局到煤礦進行現場執法檢查,發現該礦存在超深越界行為,責令礦井鎖住絞車、停止井下一切采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