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8.26”廣維集團爆炸事故
2008年8月26日凌晨,廣西維尼綸集團公司有機車間突然發生爆炸起火,消防官兵受命緊急出動,用高壓水槍進行滅火,以搶救被壓在坍塌車間里面的工人,消防廢水經車間流出總排口后匯人龍江河,引發二次水污染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以下簡稱“8·26”事件)。事件發生后,河池市政府立即啟動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以河池市紀委書記沈永明為組長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并立即組織開展工作。期問,自治區環保局黎敏副局長也率隊前往現場指導處置工作。環境保護部也派出工作組赴宜州市指導。至8月27日,事發地周邊大氣環境已恢復正常,龍江河河水水質未檢測出有明顯變化;28日11時,現場指揮部研究決定,解除水環境應急狀態,并發布4號通告,解除了關于排放口下游龍江河水禁止飲用的原2號通告。
一、事故起因及概況
2008年8月26日6時45分,位于廣西宜州市城西開發區的廣西維尼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機車問由于乙炔氣體泄漏發生爆炸事故,現場五個工段全都爆炸起火,爆炸中約1200噸化工原料(甲醇、醋酸、醋酸乙烯酯)被燃燒或隨消防水通過排污口進入環境。廠區排污口距離龍江河約1公里,距離河池與柳州兩市河流交接斷面(楊民斷面)約30公里。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的有毒液體,略有酒精氣味。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燃燒。甲醇有較強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人都會產生毒性反應,甲醇蒸氣能損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視力。對甲醇的泄漏處置需要采取的措施為迅速撤離泄漏區人員至上風處,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堵漏。噴水霧以減少甲醇蒸發,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和,然后使用無火花工具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人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應建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
二、應急處置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一)及時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決策科學果斷
根據事故情況,河池市市委、市政府立即組織市消防、安監、環保以及西鄉塘區政府等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處置工作。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總指揮長的救援指揮部,統一協調指揮、組織開展消除事故現場污染隱患、處置水污染物,下設現場救援組、醫療救護組、環境監測組等10個工作組,全面迅速展開救援工作。當地環保部門啟動突發環境事件預案,組成了由河池市紀委書記任組長的環境應急監澳4組。環境監測中心站領導及應急人員趕赴現場,調度監測力量開展監測工作,并迅速通知了相鄰近的柳州、桂林兩市監測站做好應急準備,隨時支援。
(二)迅速疏散現場群眾,確保下游居民飲水安全
現場指揮部于當日上午8:40發出了關于疏散廣西維尼綸集團公司5公里范圍內人員的第1號通告,確保了廣西維尼綸集團公司周邊居民及內部員工的生命安全。上午11:10,工作組發出第2號通告,禁止飲用龍江河下游廣西維尼綸集團公司以下龍江河水,并通知龍江河段內的各網箱養魚戶搬遷至安全河段,同時與柳州市柳城縣環保局聯系,告知事故嚴重情況,通知做好下游群眾的飲水安全等保護工作。由于通報及時,龍江河下游沿岸居民已停止飲用龍江水,另外調用其他(非龍江水源)飲用水解決居民飲水問題。
(三)對受污染水體和大氣開展應急監測、處置
1.對受污染水體和大氣開展應急監測
爆炸發生后,當地消防部門大量用水滅火,而廣西維尼綸集團公司有機分廠應急池因故障未能正常運行,且未修建應急日堰,致使部分化工原料隨消防用水通過該廠總排污口進入龍江河。現場指揮部立即要求環境應急監測組在總排污口和龍江河沿河下游設置了5個固定點位和1個游動監測小組開展水質應急監測,并對污染帶前鋒進行追蹤,監測頻率為每小時1次。在事發地的下風向區設置了3個大氣監測點,隨時跟蹤監測空氣質量,為現場指揮部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設置吸附攔截壩減輕泄漏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
廣維集團有機分廠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切斷了生產、生活水源,減輕了向龍江河的排污量。但由于消防用水數量過大,對龍江河的水質安全造成較大威脅。為了避免消防用水引起的二次污染,根據實際情況,一是將廢水直接抽到新建未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池存放;二是在排污溝下游用角鋼、木料打樁,先后修筑四道壩,投放14.1噸活性炭吸附廢水中污染物。經過用活性炭筑壩過濾污水,流入龍江可廢水中COD濃度由原來的約10000nmg/l降到了1100nmg/l左右,應急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做好善后事宜,確保不留隱患
事故發生后,現場指揮部安排了100多名防化專業人員,清點核查廠區內易爆有毒物品,并有序組織此類物品的安全轉移工作,防止新的爆炸事件發生,其中危害性較大的液氯被及時轉移至南寧化工廠,有效避免了事故的惡化。針對消防部門滅火需要大量用水,而現場應急池出現故障且無應急圍堰的情況。華南環保督查中心工作組現場提出對爆炸滅火應少用水,多用泡沫滅火的措施,以減輕對下游龍江河的影響。至8月27日,火災已被撲滅,但由于廠區內儲罐溫度較高,存在燃燒隱患,需要沖水降溫。針對此情況,現場指揮部一方面決定在確保安全部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用水,一方面抓緊時間修建應急圍堰,恢復應急池正常使用以暫時貯存消防廢水,避免污染物直接進入龍江河。經過當地環保部門連日監測,龍江河水質未出現異常。
三、應急處置“8·26”廣維集團爆炸事件的經驗和體會
(一)領導高度重視,決策迅速果斷
事故發生后,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李克強副總理、張德江副總理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確保當地居民飲水安全。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張立軍副部長也分別作出指示,要求加強監測和環境安全隱患排查,防止發生次生污染。環境保護部華南環保督察中心派出前方工作組連夜趕赴現場,察看了事故企業現場和龍江河污染防控及監測現場,與廣西自治區、河池市環保局研究防控措施,確保下游群眾飲水安全。
(二)各部門緊密配合,互相協助
在處置事故過程中,各部門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團結合作精神,按照指揮部的部署各司其責,充分發揚了不怕吃虧、不畏艱險、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作風。此次事故中,按照環保部門的建議,對污染物采用了貯活性炭壩吸附攔截的處置辦法。當地水利部門和武裝部迅速組織人員參與到協助活性炭吸附壩修筑工作中去;河池化工、柳州化工集團按指揮部要求及時調運14噸活性炭用于搶險工作,為實施處置方案提供了物資保障。廣西自治區區環保局緊急調度北海海洋監測中心站及鄰近的柳州、桂林兩市監測站開展監測工作,對事故現場廢水和廢氣進行監控。正是各部門的積極主動和密切配合,才使事故對龍江河的污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信息發布及時,輿論導向正確
本次事故發生后,現場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迅速疏散廠區周圍5公里范圍內的1 5萬多名群眾,確保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后,在消防部門全力滅火過程中,由于消防廢水通過總排污口進入龍江河,且廢水中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質。為確保龍江河沿岸居民飲水安全,現場指揮部又及時發出通告,要求龍江河沿岸居民禁止飲用河水,并通知網箱養魚戶盡快搬遷。至8月27日,現場處置工作基本完成,事發地周邊大氣環境已恢復正常,龍江河水質未出現異常現象,達到國家地表水三類標準,下游也未發現生物死亡。為盡快恢復龍江河沿岸居民正常生活,現場指揮部于28日發布通告,解除水環境應急狀態,通知沿岸居民可正常使用龍江河水,穩定了群眾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