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死1傷!關于海門電廠 “9 · 30 ”事故通報
9 月 30 日下午,海門電廠發生一起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造成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一人受傷。
一、事故經過與處置情況
9 月 30 日,電廠按計劃開展 4D 檢修后分步調試,在主機循環水系統完成注水排氣后,兩名外包人員在現場巡檢員離開小機凝汽器區域后隨即進入該區域,在接近底部時瞬間倒地昏迷。另一電廠職工接報后就近由另一側進入該區域,亦暈倒在步梯底部。三名中毒人員先后被抬至室外實施急救,并由救護車送醫搶救,其中一人恢復心跳后轉入 ICU,另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后,電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通過三個渠道進行報告,并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和 5 個專項工作組,在集團公司、分公司指導下全力推進善后處置、事故調查各項工作。
二、原因分析與暴露問題
據廣東省安全生產技術中心初步技術分析報告,判斷為赤潮海水疊加異常高溫天氣,導致循環水管道內附著的海生物加速腐爛,在封閉缺氧環境下產生并積存高濃度硫化氫氣體,在循環水系統注水排氣過程中突然溢出進入小機凝汽器區域,導致同一時段內進入該區域的人員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昏迷。該案例為電力行業首例,超出電廠循環水系統常規風險辨識和安全性評價可預測范圍,需要對其產生機理和防范措施做進一步研究。
事故的發生,充分暴露出我們在貫徹落實總書記安全生產重要論述上存在較大差距,危險辨識經驗有局限,風險預判知識有盲區,安全管理不同程度停留在表面、表層、表象,發現新問題、化解新風險的思考不夠深入,敏感度、重視度、能動性不強,在應急處突機制,狠抓培訓實效、強化員工技能上存在明顯短板。
三、整改工作開展情況
事故發生后,電廠第一時間對檢修現場進行停工整頓,一是在汽動引風機室加裝有毒有害氣體自動監測報警裝置,為生產人員增配移動式氣體監測儀;二是組織電廠和外包單位全部 633 名生產人員開展警示教育和安規考試,對安全意識、能力進行再培訓、再鞏固、再提高;三是按照分公司統一部署,全面開展以“戒三表、求三實、抓三大”為主題的“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動,全廠牢固樹立“歸零思維”,從思想認識、履職盡責、工作作風等方面深入反思,深刻警醒;四是開展以責任落實、兩票三制、危險源管理等 9 項管理內容,特殊作業、通風設施、安全標示等 6 項現場管控內容為主線的大排查大整改,堅決做到全面徹底、不留死角,以整改成效夯實安全基礎,重新構筑安全屏障;五是同步制定復工復產方案,兩臺檢修機組分別于 10 月 15 日、20 日順利并網運行,切實扛起保電保供政治任務。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切實修復安全短板,彌補管理漏洞,杜絕不安全事件再次發生,迅速扭轉安全生產被動局面,海門電廠下來將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工作定力。班子成員主動靠前、主動擔責,團結和帶領全廠干部職工,結合“安全教育警示月”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深化源頭治理,深化隱患排查,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推動各項工作迅速回歸正常。
(二)強化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全面加強風險辨識工作,持續改進風險管控手段,確保安全風險可控在控。化員工安全教育培訓,改進培訓方式,狠抓培訓效果,確保人員熟知崗位安全操作技能、危險因素辨識能力與有效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提升生產現場的安全防護水平。舉一反三對電廠類似廠房(區域)開展通風設施專項大排查,對排查結果進行全面評估,及時增加強制通風設施及安裝有毒有害氣體在線檢測報警裝置,切實降低安全風險,提高安全防護水平。
(四)邀請環境與生物相關研究單位,專題研究濱海電廠海水管道海生物腐爛產生高濃度硫化氫的機理、時空特性、量質關系,制定針對性的技術防范措施,凝練可復制的經驗,為濱海電廠防范同類事故發生提供借鑒。
(五)加強外包隊伍管理,嚴把外包隊伍選擇關。按照“四個一樣”要求將外包單位納入電廠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考核、問責、聯責機制。開展外包單位和人員評價,建立合理獎懲機制,倒逼外包單位加大安全投入,加強教育培訓,保持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提升風險辨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六)切實加強電熱保供能力。提前謀劃,協調資源,千方百計做好燃料保供控價工作,全力提升電廠煤炭庫存、確保煤炭資源滿足發電需求;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提高機組設備健康水平,全力保障運行機組頂峰能力;組織開展各機組供熱方式運行優化,提高供熱能力和可靠性,確保滿足熱用戶需求。